着铺子生意都没前几天好。铺子满打满算开了一个月,两个掌柜把账本对了对,准备一会儿姜棠来了好给她看。每月对账,都是两人先对一遍,省着到姜棠那儿再出现错漏,若是让姜棠看到账本不对劲,到时就不好办了。账本上包括隔几日采买的东西,还有庄子往这儿送的,每日用几袋米几袋面,多少柴炭,一五一十都得写清楚。当然,作为铺子里的掌柜,两人也能拿到油水,比如,厨房里剩的东西卖不了了,姜棠不会留到第二日去卖,都是由着铺子里人分了。当然,作为掌柜的,分的自然是最多,哪怕做菜的师傅都会自觉不越过两人去。多是些肉粉条豆腐之类的,别的值钱的东西也不敢大意往自己怀里搂。但这些东西就够一家人贴补油水,把日子过好了。别看铺子生意好,可老百姓家里哪会这么吃。看账大体对的上就行了,姜棠也不会跟他们计较小物。姜棠过来时雪还没下厚,踩在地上脚印都能把石板路印出来。她里面穿的厚,外头还披了件夹棉的斗篷,斗篷的帽子上镶了一圈雪白的兔毛,颜色是雪青色,走起路来并不显得臃肿,显得格外清冷动人。她每月月初过来查账,一会儿打算去锦棠居把这月的分红领了,顺便把陆锦瑶的分红放那儿,办完这些事就直接回家,这天气适合睡觉,下午睡一觉,晚上和刘大娘他们一块吃锅子,暖和暖和。账本没什么问题,铺子初四开的,开了二十多天,流水是一千九百六十二两银子,利润是减去铺子租金、掌柜们的工钱、采买食材和炭火钱、还有月初在顾筱那儿订的餐具的银子,还剩一千零五十三两银子。不得不说做吃食生意当真赚钱,留二百两银子做下月周转,剩下的姜棠和陆锦瑶按七三分成分。陆锦瑶拿二百五十六两,账本是没差的。姜棠看着流水,心里自然高兴,她道:“这月生意不错,也要大家的功劳,这样,我拿二十两银子出来,田掌柜和陈掌柜一人三两银子,大师傅们一人二两,跑堂一人一两,两个帮工冬日洗碗太辛苦,一人二两银子吧,也替我谢谢大家。这马上就过年了,咱们都争取早点回家过年,也多拿点钱。”田掌柜和陈掌柜笑着道:“东家说的是,这马上年关了,得赶着年前多做几日生意。”姜棠想了想,道:“铺子生意好,离不开朝廷的照顾。朝中事我们不掺和,也帮不上什么。这样吧,我拿一百两银子出来,买点米面,蒸点馒头再煮点粥,就以铺子的名义送出去,就当结个善缘。”田掌柜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他道:“那我们下午就去办。”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姜棠以前赚的是少,现在赚的多了,也得为百姓考虑。顾见山驻守西北,心里最期盼的应该就是百姓吃饱穿暖。姜棠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畴里多做些事。不过一百两银子自己吃,吃一辈子米面都吃不完,若是施粥送馒头去分,也送不了几天。姜棠这边没事了,把给陆锦瑶的分成单独放一荷包里,准备直接送锦棠居去。谁知,出门的时候遇见两个熟人。杼原街离闹街远,哪怕现在有马车,过来也得半个多时辰,这会儿快中午了,火锅店门口已经有客人了。两人正要上前说话,姜棠就紧了紧斗篷,冲着柜台道:“田掌柜,有两位熟人,你过来看看。”田掌柜翘着脑袋一看,脸上的笑顿时就挂不住了,他当是谁呢,这不是当初家里有“急事”却去别的铺子当人上人的两位吗。田掌柜冲姜棠拱了拱手,“东家您先忙,这边有我呢。”田掌柜笑着把两人请进了后院。铺子生意好,他倒是没那个闲心管“杨氏火锅店”的如何了,这么一看怕是不咋好,人都被赶出来了。两个帮工还觉得有戏,忙不迭地跟着田掌柜进去。一进来,才知道新的铺子有多大,因为改了窗子,所以看着特别敞亮,地板拖的干干净净,已经有客人了,多是对坐着,桌上摆着小酒,笑着等菜上来。传菜的上菜的迎客的,井然有序。田掌柜走得快,两人也不好多看,跟着去了后院。后院更敞亮,地上一层薄雪,院子里堆着白菜萝卜,垒的高高的。柴火和炭块放在另一边,摆的整整齐齐,柴火都劈成了小块,院子里还有两个生面孔,正在洗东西,盆里的水冒着热气,一看就是温水。